孙莹的个人文集
5亿年前的“海洋猎手”!中国首次记录
孙莹专业号 | 2025-5-15

近日,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首次在中国云南省曲靖市马龙区发现了罕见的寒武纪节肢动物——果钳虾化石,这是该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记录,也将果钳虾的出现时间前推至一个更早的地质时期,为全球寒武纪生命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新证据。

图片

新马龙生物群中果钳虾附肢化石的细节特征

射齿类动物是主要在寒武纪时期出现的一类大型节肢动物,以其独特的附肢和辐射状的口器以及广泛的地理分布而闻名,果钳虾则并非人们熟悉的虾类,而是一种生活在距今约 5 亿年前的奇特节肢动物,名字源自其前附肢形似果钳(胡桃夹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结构很可能用于捕捉并粉碎猎物,果钳虾也因此被推测为当时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顶级掠食者”。此前,果钳虾的发现主要集中在北美,以及一例来自西班牙的化石标本。由于发现稀少,相关研究长期受限于材料不足。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杨显峰老师带领的科研团队,联合德国卡尔斯鲁厄国家自然博物馆、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及北达科他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研究了两件新的果钳虾前附肢标本:一件来自云南曲靖马龙,另一件采集自美国犹他州。

马龙发现的新的化石组合(新马龙生物群)中保存的附肢化石,不仅代表了该属在华南地区乃至亚洲的首次记录,也将果钳虾的生存年代前推至寒武纪第 2 世第 3 期,比此前最早记录还要早一个时代。这一发现显著扩展了果钳虾的时空分布范围,对理解该类动物的生物地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美国 Spence 页岩中果钳虾附肢化石的细节特征

研究人员认为,此前认为的物种间差异,可能实为同一物种内部的变异——即“种内变异”,而不是独立的物种。这一观点若得到更多化石材料验证,将对果钳虾属的分类系统产生深远影响。

此外,新马龙生物群的发现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相比较于传统研究中的马龙生物群,新马龙生物群也保存于沧浪铺组红井哨段的地层中,但是其保存条件、群落结构与知名的澄江生物群相近,这暗示了新马龙生物群可能也是澄江生物群的延伸。

此次研究不仅填补了果钳虾在中国的化石记录空白,也为人们理解寒武纪早期海洋生态结构和节肢动物多样性提供了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科学意义。

作者简介
head
作者:
简介: [详细资料]
<
2025 年
5 月
>
  • 27
  • 28
  • 29
  • 3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1
  • 2
  • 3
  • 4
Today
手机文集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