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莹的个人文集
互花米草 | 曾经的“保护神”,如今的“入侵者”
孙莹专业号 | 2020-4-21

互花米草,如上图,是一种有着美丽的名字实际却并不美丽的植物(上图真是小编能找到的最好看的一张图了呢~)

【简单介绍】

互花米草是禾本科、米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部由短而细的须根和根状茎组成。根系发达,布于地深可达100厘米。

生于潮间带。植株耐盐耐淹,抗风浪,种子可随风浪传播。根系分布深达60cm的滩土中,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甚至上百株。互花米草能在较宽广的气候带分布,是一种喜温性植物,可在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种植。在北美,从N30°到N50°的潮间带海滩都有分布。

源产北美大西洋沿岸,上世纪70年代末,互花米草在我国广大的河口与沿海滩涂迅速引种,取得了一定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但也带来了一系列危害。

互花米草的茎与叶鞘

【形态特征】

互花米草对气候、环境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很强,从亚热带到温带均有广泛分布,对基质条件也无特殊要求,在黏土、壤土和粉砂土中都能生长,并以河口地区的淤泥质海滩上生长最好。同时,互花米草是一种典型的盐生植物,从淡水到海水具有广适盐性,适盐范围是0%-3%,对盐胁迫具有高抗性。其高度发达的通气组织可为地下部分输送氧气以缓解水淹所导致的缺氧,而且这种作用存在群体效应,每天二潮及每潮浸淹时间6小时以内的条件下仍能正常生长。

互花米草通常生长在河口、海湾等沿海滩涂的潮间带及受潮汐影响的河滩上,并形成密集的单物种群落。其适生通常受与高程相关的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影响,因此互花米草的适生往往有一定的高程范围。在其原产地,互花米草在滩涂上的适生范围是从平均海平面以下0.7米至平均高潮位;在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的Willapa海湾,互花米草的适生范围是平均低低潮位以上1.75–2.75米,而人工移栽可使互花米草在MLLW以上1米处存活。其适生的纬度跨度相当大,从记录到的最高分布纬度为英国北部的Udale海湾,最低纬度为赤道附近的巴西亚马逊河口。

【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南京大学仲崇信教授等于1979年从美国的北卡罗来纳、佐治亚和佛罗里达分别引进了高、中、低三个生态型的互花米草,旨在弥补先前引进的大米草植株较矮、产量低、不便收割等不足。用于保滩护堤、促淤造陆。1980年试种成功,它们被引种至福建省的罗源湾,随之广泛推广到广东、浙江、江苏和山东等沿海滩涂上种植,为抵御台风、保滩护岸起到了一定作用。

然而,引种的互花米草在各地迅速繁殖扩张成为入侵物种,威胁到当地海岸生态系统、影响湿地滩涂养殖、阻塞船道等,带来巨大经济损失。互花米草已被列入全球最具威胁性的100种外来生物名录,而中国是全球受其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互花米草入侵,北部湾堪忧

40年前刚引进的时候,互花米草号称岸滩“保护神”,小编姑且戏称成“小甜甜“;如今,它却一跃变成”超级入侵者“,只能叫它”牛夫人“了,敬而远之!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变化呢?

先来看看互花米草是如何为害人间的呢?

互花米草被列入世界最危险的100种入侵种名单。1979年引入,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变成了害草,表现在:①破坏近海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滩涂养殖;②堵塞航道,影响船只出港;③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④威胁本土海岸生态系统,致使大片红树林消失。

研究发现,截至2015年,互花米草入侵面积达546平方千米,比1990年扩张502平方千米,北起河北、南至广西均有分布。其中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入侵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92%,特别是江苏盐城、上海崇明、浙江宁波成为互花米草入侵热点区域,入侵面积均超过5000公顷。研究还发现,入侵湿地类型以滨海滩涂为主,占比达93%,其次为滨海盐沼。约三分之一的互花米草分布在7个滨海湿地国家级保护区内。2000年以来,受水产养殖开发、基建占用等人类阻控活动影响,部分区域互花米草面积出现萎缩。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互花米草庞大的根系能固定滨海泥沙,效果非常好,有多好呢?昔日寸草不生的滩涂、盐碱荒滩变成了“绿色长城”和“海上绿洲”。

互花米草正不断占领着原属于芦苇的领地

但是,随着互花米草的快速传播及蔓延,它的危害也是显著的。互花米草入侵会导致原生植物种群面积大量减少,进而是沿海生态发生一系列的改变,这是发生在海岸线上的一场生态灾难。

华盛顿州威拉帕湾和加州旧金山海湾互花米草的研究表明,互花米草强烈排斥大叶藻、盐角草等原生植物的生长。1992年的一项研究显示,在威拉帕(Willapa)国家野生生物保护区,互花米草的入侵已使水鸟越冬和繁殖的关键生境减少了16%~20%。

江苏南通,互花米草在陆地上与碱蓬、猪毛菜等竞争

在中国也发生着类似的故事。在上海崇明东滩,在引入互花米草之前,这里的滩涂可以分为芦苇带、海三棱藨草/藨草带、光滩、潮下带,这些均是鸟类的良好栖息地,而在互花米草引入后,它们占据了芦苇带、海三棱藨草的中间位置,不久便与芦苇和海三棱藨草发生冲突,这时的互花米草露出了“冷面杀手”的一面,它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使得芦苇、海三棱藨草原生植物种群分布面积与种群数量锐减,这样就导致以之为食物来源或者避难所的鱼类、鸟类、昆虫的种群数量减少,破坏了滩涂的生态系统。

互花米草侵占原来的海三棱藨草/藨草带

2003年1月,国家环保总局与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了“中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互花米草作为唯一的滩涂植物名列其中。互花米草就这样从昔日的“小甜甜”变成了今日的“牛夫人”。

它是“小甜甜”还是“牛夫人”呢?

那么互花米草究竟是福还是祸?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有人给它唱赞歌,也有人罗织罪证为它“定罪”。即使当互花米草已经成为公众认知中大名鼎鼎的入侵植物时,也仍然有人要给它“平反”,呼吁大家为它恢复名誉。因此,一时之间谈论互花米草的功与过成为了一个敏感的话题,因为双方都各执一词、证据确凿、立场鲜明,而且双方的主力军都是学界大佬。

冬天来了,百草枯黄,中间仅剩的一小片芦苇依稀可见

类似于此类的敏感话题其实还有不少,比如桉属的众多植物、橡胶树、(光)叶子花、香根草……面对这样的争论,公众也很无奈啊!只能和稀泥而又不失辩证地说一句:世界上并没有绝对有害的植物,而只有长错地方的植物。

生长在海水中的互花米草

海水已经干涸,但互花米草依然繁茂

信息与知识分享平台
基于现代网站理论和E-file技术构建